小學一年級語文預習方法
預習是自己學習探索語文知識的過程,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可以自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得到提高。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一年級語文預習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小學一年級語文預習方法
(一)教會預習方法
1、查。就是通過查閱字典、詞典,或問別人(包括同學、老師、家長)對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查資料,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關信息。
2、讀。生字認識了,就可以放聲誦讀了。“眼過三遍。不如用嘴讀一遍”,大聲誦讀,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好處。預習的朗讀一般可讀三遍,第一遍重在鞏固生字的讀音,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遍注意文章內容,思想意義,了解文章寫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說明的東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結構,寫作方法。注意:對長的課文要求學生多讀幾遍,對后進生也要求多讀幾遍。
3、思。通過朗讀,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時,還應該靜靜思考一下,這篇課文在文字上、語句上、內容上、知識上、思想意義上還有哪些問題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或向同學和老師請教的。
對這些問題,有的可以直接在書上做記號,有的書面寫下來。
4、勤動筆。就是把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鑒的詞句摘錄下來?!白爝^三遍,不如手寫一遍”,動手摘錄,使眼、手、腦并用,效果比讀更好。
(二)精心設計訓練
預習時往往涉及文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教師應當圍繞預習重點,精心設計訓練,引導學生提出理解課文的關鍵性問題,從而把預習重點貫穿于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預習訓練相結合,以有利于突破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達到有效的預習效果。
1、抓住教材特點。小學語文教材的編訂,是將同類體裁或題材的課文歸為一個單元,各單元的訓練重點各有側重。所以,預習目標的設定還要從教材的特點出發(fā),使學生掌握各類文章的學習方法,比如,對于寫人的文章,學生預習時要重點明白寫的是誰,寫出了他的什么特點;對于記事的文章,學生預習時要明確寫了什么事,能否口頭復述事情的梗概;對于寫景狀物的文章,學生預習時就要知道寫的什么景、什么物,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景物之間有些什么關系等。
2、課文批注。有些課文的“預習”就有如下要求,“把課文中最使你感動的句子畫下來,如有感想就在旁邊寫一寫”,或是“把你最感興趣的詞語或句子做上記號,并在旁邊簡單寫下自己的體會”等,因此,在預習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讀的時候對課文進行批注。比如:這是一個關鍵句,概括了全文的主旨,批上幾個字;這里寫得精彩,劃上圈圈,還可以寫上自己的感受;那里讀有心得,可以寫上幾點體會,等等。
(三)尊重個體差異
學生的個體差異認知、感受、基礎和理解理解程度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要考慮學生的差異性,科學合理地設計預習作業(yè)。對程度差的學生要降低要求,只要他們能借助字典會讀生字并能讀熟課文,標出不理解的語句,教師就給予肯定或表揚。對程度好的學生,應要求他們搜集有關資料,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并試著解決。這種依據學生基礎布置預習作業(yè)的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預習起到應有的作用,學生也能獲得一定的成功感。
(四)進行有效檢查
學生進行預習后,希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夸獎、表揚,從而達到心理上的滿足、情感的喜悅,這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得到提高。所以,教師對學生的預習作業(yè),每天都要進行檢查和評價。在檢查中,對認真預習學生給予表揚與鼓勵,進一步提高他們預習的積極性;對于敷衍預習的學生,尤其是基礎較差、活潑好動調皮的學生,可采用談話的方式進行評價。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預習中的收獲,使他們從談話中就能體會到預習的成功,并獲得成就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傊A習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途徑,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預習興趣,才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學生才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習變得更輕松!
2小學一年級語文預習方法
1、全冊課文預習法
它是新學期開始,學生領到課本后對教材通讀一遍的預習方法。分三步進行:
(1)了解三個內容,即了解主要內容;了解文章的出處、作者;了解整冊教材篇數和各種文體教材的比例,然后制訂讀書計劃。
(2)熟悉全冊教材,收集有關資料。日后在閱讀報刊書籍、瀏覽網頁時,發(fā)現與教材有關的內容,可隨手摘錄或剪貼、復制、保存。
(3)讀前想后,對比印證。在閱讀前面一篇時,要聯系到后面的,對比印證,加深了解。
2、單元預習法
在進行單元課文教學前,先讓學生認真閱讀“導讀”部分,對教材有一個總體的印象,明確單元訓練的重點。在指導學生學文時,再讓其反復閱讀“導讀”,以加深理解。
3、課文預習法
教師新授前可根據單元導讀和預習指示,結合教材,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逐步提高閱讀要求,培養(yǎng)其自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1)讀通課文。也就是說,認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什么?學生初讀課文時,教師要指導他們注意隨手畫出文中的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而后整體感知,才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如指導學生標出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標記:生字新詞用“△”標出;易錯字用“○”標記;重點詞語可用“_”標明,并認真思索,結合上下文或借助詞典理解詞意;優(yōu)美句子用“ ”畫出并反復朗讀;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課堂上共同解決。
(2)帶著問題讀書。這樣能啟迪學生思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問題解決了,學生對課文內容也就理解了。
(3)精妙處多讀。對文章寫得精彩的段落、章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朗讀、品味,直至成誦。
3小學一年級語文預習方法
1、 閱讀
閱讀就是要閱讀單元內容說明、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或自讀提示,閱讀文本教材,閱讀課文的注釋,閱讀課后的“研討與練習”。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之前應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和知識的內在聯系。
2、查閱
查閱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過字詞關。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學們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好理解的語句。那么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就要眼、腦、手并用,將預習時遇到的這些問題用筆劃出來。如果這些問題書上有注解,那么閱讀時可以對照注釋,自己弄懂它的意思;書上沒有注釋的問題,那么就要利用工具書,查一查字典,特別是不要放過那些模糊的字詞,似懂非懂的句子。
3、思考
這一步是較高層次的要求。要求我們根據提示、課文及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后習題是否能夠回答等。當同學們閱讀課文的時候,可以帶著問題(課文后面的練習題)進行閱讀,看到課文中有問題的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時也可以將你認為作者寫得比較好的地方,或你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在書的邊角上做記號,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等符號。這樣,當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同學們也就容易心領神會。
4、做筆記
在前面閱讀、查閱、思考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做好筆記。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強調的就是動筆對讀書的重要性。當然,做預習筆記的形式有多種,可在書上做標記、眉批、尾批等,也可準備一本預習筆記本。
在書上做的預習筆記要邊讀邊進行,以在教材上圈點勾劃為主。所圈點勾劃的應該是教材的段落層次,每部分的要點,以及一些生僻的字句。同時,也可以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眉批,寫上自己的看法和體會,寫上自己沒讀懂的問題。在筆記本上做的預習筆記既可以邊讀邊做,也可以在閱讀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內容包括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部分的摘抄及心得體會;還可以在本子上設新詞欄等等。
4小學一年級語文預習方法
一、常規(guī)預習
常規(guī)預習,就是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解決讀、畫、查問題,我們可以利用閱讀法、回顧法等。
1、閱讀法
語文不僅是一門知識學科,更是一門語言學科。語言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思維方式和思想表達的重要手段,它隨著社會的產生而產生,承載著人類社會最基本的信息。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的語文知識傳授,更需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語感,使其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清楚地了解到作者所要描述的情境、所要表達的情感,并能夠利用這些語言來進行自我表達。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豐富,他們不僅需要在閱讀中清楚地知道課文在講一件什么事情,還要知道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時候,可以要求學生將課文內容從頭到尾朗讀一遍,并在讀的過程中,思考以下問題:這篇文章中有哪些不明白的字、詞、句?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來構建這篇文章的?這篇文章中有哪些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將這些問題一一記錄下來,并將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作為重點,等到正式授課的時候,可以在課堂上自由地與同學、老師交流、討論。通過這種預習方法,學生不僅可以對將要學習的課本內容有一定的了解,更可以將其作為檢驗自己自學水平的一條水平線,在課堂根據教師的講解來揚長補短,尋找到最佳的學習方法。
2、回顧法
回顧法就是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時候,指導學生就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發(fā)現自己在知識學習方面的薄弱點,并探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實現系統(tǒng)學習。
從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忘卻,甚至有的學生在一開始學的時候就已經出現理解錯誤而自己卻不知道,這就成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絆腳石”。因此,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回顧一下自己所學的知識,學生合上課本回憶一下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以前學過的哪一章或者哪一節(jié)出現過,當時教師是怎樣講的,如果學生回憶不起這些內容,可以打開課本或者自己的筆記本來進行查閱,弄清楚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為新課掃清障礙,并積極探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為新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重點預習
重點預習,就是教師組織學生分析將要學習的內容,根據課文的不同體裁和知識的不同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明確預習的方案,設計出一份清晰、明確的預習方案,將自己的預習結果一一填寫在方案表中。比如,在進行《梅花魂》這一課預習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以下問題:文章中有哪些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詞?文章中出現次數較多的詞語有哪些?這些詞語代表著什么意思?文章為什么會以“梅花魂”作為題目,“梅花魂”有什么內涵?文章中寫了哪些人物,這些人之間有什么關系?作者圍繞梅花寫了哪幾件事,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在設定預習方案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將問題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安排,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文章預習,可以使學生在這種預習方法的指導下,自主進行語文學習,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理解能力。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分析《梅花魂》的體裁,并要求學生通過查閱書籍、網絡等來搜尋與該體裁有關的內容,以此加深學生對這種寫作手段的了解,并要求學生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段、寫作方法等自由地寫一篇與該體裁相關的文章,以此增強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寫作能力。
在重點預習階段,教師為學生布置的任務要逐層遞進,由簡至難,學生由于個體差異,對預習任務的完成不盡相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完成程度來掌握學生的語文學習程度,以此開展分層教學,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以此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一年級語文預習方法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語文預習方法





上一篇:小學一年級語文怎樣斷句
下一篇:小學一年級語文積累的基本方法